暑假工山东搭子-《山东暑假工搭子记:烈日下的汗水与青春》
暑假的山东,烈日炙烤着大地,蝉鸣声淹没在工厂机器的轰鸣中。我和三个“搭子”——来自不同城市的同龄人,挤在八人间的宿舍里,用毛巾擦去额头的汗,互相调侃着流水线上重复的动作。
老张是临沂本地人,总在午休时从兜里掏出几颗沾着花生碎的糖,说是他奶奶塞的;河南来的小赵总抱怨食堂的馒头太硬,却每顿啃得最香;而沉默的黑龙江姑娘小王,总在发薪日默默给家里转钱。我们像四条平行线,因15元一小时的工价短暂交汇。
车间主任老李操着浓重的胶东口音喊“加快速度”时,小赵会偷偷翻白眼,而我总在数第287个零件时想起大学的图书馆。但傍晚下班后,四人蹲在厂门口分一根老冰棍,看晚霞染红齐鲁大地,又觉得这日子没那么难熬。
离岗那天,老张塞给我们每人一袋煎饼,小王终于说了最长的一句话:“保重。”回程的火车上,我翻看手机里模糊的合影——四个晒得黝黑的年轻人,背后是“XX食品厂”的褪色招牌。这场关于生存的夏日修行,最终成了青春里最硬的烙印。